Cindy,25岁,面容姣好、身材高挑性感。
一身粉色洋装的她,缓缓推开了悉尼空中酒吧的大门,与姐妹淘亲吻脸颊互作寒暄。

Cindy算是一位悉尼华人圈的名媛,日常出入各类社交场所、高级酒吧与餐厅。人前风光无限的她,却一直找不到男朋友。
“我来澳已经快10年了,一直在寻找另一半。”
上海女生Cindy,刚到澳留学时有过一段3个月的初恋,此后情感便一直空窗。
她积极参加各类活社交活动,除了为培养社交能力外,背后的真正目的是找心仪的对象。
每月花上千元社交,结果却是“越约会越孤单”
Cindy说,她平均每周会参加3~4种不同类型的高端活动,包括邮轮趴、赛马、酒会等,类似的社交活动都会收取不同程度的入门费。

例如,普通交友类型活动门票在15~35澳元不等(1澳元≈4.7元人民币),通常这样的活动含一杯免费的鸡尾酒。
而价格昂贵的邮轮趴,登船费也在60~150澳元不等,根据提供的餐饮优劣浮动。
“最多的时候,几乎天天参加活动。我曾经一个月花过几千块,就为了尽可能扩大社交圈找对象。结果依然找不到!”

Cindy 对择偶的要求素来有着严苛的要求:身高不低于180,高学历高收入、一表人才、金融行业精英。
可她发现,符合她条件的男生非常非常少,一旦出现就会十分抢手。
“条件好的男生一出场就有一群美眉围上去找他聊天,每次都感觉要跟别人‘争奇斗艳’才行。”
Cindy 告诉记者,期间她有和男生约会过,但都不是认真的类型,“我现在觉得,越约会越孤单。”
像 Cindy 这样的故事在华人圈里我们听过太多太多……

交友活动成功率低,单身女性表示“没多大用”
种类繁多的婚恋交友活动看似一片欣欣向荣,却有不少单身女性参与者表示,对现有的婚恋市场相当失望。
当初刚和前男友分手的小A,抱着试一试得心态,报名参加过多种相亲、交友活动,包括大型快速交友($80)和小型饭局($40),虽然花了不少钱,却毫无收获。

“我觉得参加这种大型相亲活动一点都不值。”
“虽然聚来了许多帅哥美女,并没有人参与其中,纯属是在宣传自己的品牌打广告。”
“男朋友没交到,女生朋友却认识了不少。身边的朋友都说成功几率很小。”
小A表示,这些相亲活动真没什么作用,结识的人脉也并不牢靠,对方素质更是参差不齐。大家不过是走个过场,求个心理安慰罢了。

Jack是悉尼交友活动圈的一名组织者,他说:参加相亲活动的配对成功率在10~20%左右。
“不可能参加一次就找到了,哪有这么好的事情。有些人确实在谈,有一些还在约会,可能我们都不知道。这样的活动只是提供给单身男女一次相识的机会。” “现在人人都有要求,如果要求达不到,就会觉得很沮丧。有的人可能参加一两次觉得没什么效果,因为本身还是沉浸在原有的生活状态中。”
“男生动机不纯”&“女生要求太高”
小A认为,虽然不少女生抱着寻找长期伴侣的目的参加相亲交友活动,但不能保证参与的男生也是带着同样目的而来。
“男生并不是很可靠,虽然嘴巴上标榜的是以结婚为目的,但表现出来的感觉却是玩玩而已。”
小A说,之前有一位男生在活动后向她要了微信号,后来一个共同好友却告诉她,这名“单身男”其实已经结婚了。

有业内人士表示,年轻人感到“越约会越孤单”的另一原因,主要来自理想与现实的落差。
悉尼一家高端婚介公司的创始人Katie说: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情感上的定位和方向是盲从的。
“我接触最多的单身女性,其实是30左右的人群。她们对于异性的标准很高,但个人能力却不一定匹配。”

如今,小A已经不再参加任何相亲交友了,因为她已经找到了另一半。
“我们是因体育爱好相识,因为有着共同兴趣和话题,我们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。”
“在相亲活动中,我们都把眼光先放在看对方有什么条件,却忽略了这个人本身。其实,考虑太多反而弄巧成拙,跟着感觉走不更好吗?谈恋爱又不是谈生意。”
多次相亲未果后,名媛Cindy也表示自己在考虑放低择偶要求,继续寻觅爱情。
各位澳洲悉尼,墨尔本的亲们认为参加相亲活动来脱单,有效果吗?
你参加过哪些相亲活动呢?
Comments